产地分布:
原产于我国东北南部、华北及秦岭,日本亦有分布。多生于海拔1000m左右的林缘或疏林空地。各大城市有栽培。
形态特征:
为小檗的栽培变种,是20年代在欧洲培育出来的优良种类。落叶灌木。枝丛生,幼枝紫红色或暗红色,老枝灰棕色或紫褐色。叶小全缘,菱形或倒卵形,紫红到鲜红,叶背色稍淡。4月开花,花黄色。略有香味。果期9-11月,果实椭圆形,鲜红色。挂果期长,落叶后仍可缀满枝头。
生长习性:
适应性强。喜阳,耐半阴,但在光线稍差或密度过大时部分叶片会返绿。耐干旱,适生于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耐寒,但不畏炎热高温。萌蘖性强,耐修剪。
园林用途:
紫叶小檗焰灼耀人,枝细密而有刺。春季开小黄花,入秋则叶色变红,果熟后亦红艳美丽,是良好的观果、观叶和刺篱材料。园林常用与常绿树种作块面色彩布置,效果较佳。亦可盆栽观赏或剪取果枝瓶插供室内装饰用。惟其植株为小麦绣病之中间寄主,栽培时要注意。
红叶小檗可广泛应用于街道、庭院、公园等处,是园林绿化的重要色相材料.
繁殖培育:
1.播种 秋季果实成熟采摘后沙藏。第二年四月,撒播在消过毒的疏松肥沃的苗床上,覆土2至3厘米浇透水,以后保持苗床湿润不积水。苗高3至5厘米时,每周施一次浓度5%的全元素液肥,翌春按5x10厘米的株行距移栽于大田。
2.压条 5月把红叶小檗下部枝条每隔15厘米环剥一处,宽约0.5至1厘米,深达木质部。用百万分之十的萘乙酸溶液涂抹环剥处,然后把枝条埋入士中。要保证有一个小枝组露在外面,以利光合作用的进行。保持土壤湿润,2个月左右可以生根,秋后可将子株剪离母体分栽。
3.扦插 扦插是繁殖红叶小檗的重要途径。插条少用木箱或直径较大的盆,插条多使用苗床。插床应选在地势高燥无积水的场所,扦插基质要疏松、肥沃、通气性好。一般插床宽1米,长4至5米,四周用砖砌50厘米高,周围留排水孔,下部垫10厘米厚的碎石子,上面是阔叶树或针叶树下天然沤制多年的腐叶土。基质要用50%的多菌灵粉剂消毒,每100公斤土施5克药剂。拌土后,覆盖塑料薄膜3至5天,能很好地杀死土壤中的多种病原微生物。
9-11月剪取1至2年生或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剪成12至15厘米每段,剪口成斜形,保留1至3片叶。插条下部放入1/100O高锰酸钾液中泡24小时,既能消毒又能促进插条生根。用竹片打孔,把插条垂直插入苗床,浇透水。插后及时搭设塑料薄膜棚架,覆盖80%至40%遮光网,(随着插条的生根逐步换透光率高的遮光网)根据干湿温度计指数及时喷水、防风,保证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温度25℃左右,这样的环境条件能够使插条成活率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