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加强内外空气交换量著手为温室降温发布时间:2012-4-26 14:46:00 来源:苗木网 点击:0
由加强内外空气交换量著手 (一)、自然通风 密闭型温室之降温方式最基本者为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前者为温室周围或顶层留通风窗(侧窗与天窗),当室内温度由於日照而提高时,热空气会因密度降低而上浮由天窗溢出,而外界空气由侧窗流入造成对流,当温度差异愈大时其流速愈快,但室温仍将大於外温。如图 5-1a 所示为加强自然通风效果之单栋温室设计;如图 5-1b 所示为加强自然通风效果之连栋温室设计。 自然通风在冬天效果最好,因为此时内外空气的温差最大。由於空气温差,可使屋顶排气孔成为绝佳的出气口,侧面排气孔大则成为绝佳的进气口。当天气很热时,内外的空气温差就很小,甚至不存在。事实上,当你最需要通风的时候往往是自然通风最小的时候。若通风是外界风所引起,则较温暖的地区,使用自然通风应有较佳的效果。
顶部排气孔通常使用於玻璃温室或硬塑胶温室。在美国纽泽西州所用之山墙排气孔宽度通常约为地面宽度的 15%。换言之,一间10公尺宽的温室可有双排气孔而每个排气孔的宽度是75 cm。侧排气孔的宽度通常和山墙通气孔相同,或为75 cm。在连栋式的温室中,顺风和逆风排气孔的运作非常重要。有些时候,当风直接吹入顺向通风口时,反而会降低温室内部的通风作用。 侧窗配合天窗的使用为本省一般温室之特徵,温室两侧可自动或以手动方式向上捲起,侧窗与天窗都应该是一个连续的开口。若只有侧窗,则通风之效果全赖温室所在地在夏季是否常有风,若配合天窗的使用,则可利用热空气密度小(较轻)的原理,让蓄积在上方之较热空气有一出口,有助於自然对流的发生。此系统由於不需投资另外的设备成本与操作成本,是以在本省最为盛行。若透过此二自然的力量仍无法将温室内气温降至合适之范围,则须另採机械通风方式。 除了温差之影响外,风速也是一主要因子,若只有侧窗而无天窗,则温室之跨距不宜大过15 m;在风速低时,跨距大,有侧窗及天窗之温室内需在天窗下方或侧窗上安装风机来辅助带动气流,此即所谓机械式通风,又称强制通风。风机将温室内热空气强制抽出同时由於压差而将大气吸入达到通风之效果。 (二)、强制通风 机械式通风一般使用风机将温室内热空气强制抽出同时由於压差而将大气吸入达到通风之效果。此系统需维持适当的气密性才能使空气由进气口进,由排气风机出;但是也因为气密而容易有热累积的现象,若设施之被覆资材为玻璃,则蓄热情况更是严重,是以在设计上需注意通风量的大小,至少其降温效果要优於自然通风,即要比在同一地点盖一採侧窗配合天窗的温室的降温效果要好。 一般只具遮雨功能之完全开放型简易温室其最低温为同於大气温度,很难作进一步有效的控制,但可作为密闭型温室是否使用其它降温设备之判断标準。密闭型温室若无良好之通风,其温度高出室外10 ~20 ℃也是可能,如图 5-2 所示。密闭型温室若有足够的通风能维持每分鐘同温室体积的空气交换速率,则可保持温室内温度只比室外温度高10 ℉(5 ℃),其降温极限亦相同於外界气温。 利用风扇在温室内產生负压之强行通风式比自然通风系统可靠,通常将通风率设计为每一分鐘一个温室体积(1 AC, Air Change)的通气风量率。一间10m x 33m的温室大约需700 m3/min的通气风量率。由1kW 马达带动的风机(系统负压为2.5 厘米水柱)可提供此风量率。若风扇以平均每天1 元,则业者每月每 m2温室面积之电费应为1 元。电费会随季节、作物种类和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对於自然和机械两种通风系统的差异一直有争论存在。在美国纽泽西州罗格斯大学生物资源工程系Giacomelli 教授在塑胶布连栋温室中做了许多实验以比较二者之差别。表5-5所示的试验结果可看出使用风扇通风优於自然通风许多。由图5-2 亦可同时看出无论多大的风量,机械通风之降温极限亦为同於大气之乾球温度。表5-6 所示为适於採用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之温室之比较。 查看更多苗木求购信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