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苗木信息网手机版
网站首页    苗木求购    供应信息    招标信息    
苗木行情    市场动态    苗木技术    苗木商人   

微网站  2016年上半年苗木展会信息
首页 - 苗木技术 - 园林色彩的艺术处理
发布时间:2025-11-8 来源:中国苗木信息网 点击:436

一、单色处理或类似色处理:

虽然单一的色相过于单调容易失去活力。但是梅林、柳林、杏林等的色彩的境界,也可以引起美感。大面积的绿色,大面积的金黄色油菜花,景象壮观,令人赞叹。适合用单色处理的有先花后叶的木本植物;适合用单色处理的花卉宜生长低矮,开花繁茂,花期长而一致,如金盏花、香雪球、霍香蓟、虞美人等。单色处理时应有足够大的面积。近似色及同色系的运用可取得协调、柔和、高雅的效果。

二、调和色处理:

色彩调和就是研究配色时色彩之间的协调关系,它包括色相调和,明度调和,彩度调和及其面积调和等。它们之间相互关连又相互制约,并且因民族、地域及个人素养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调和是把两个相接近的东西相并列,如色彩中的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蓝与青、青与紫,紫与红都是邻近的色彩。在同一色中的层次变化(如深浅、深淡)也属于调和。调和使人感到融合,协调,在变化中保持一致。如天坛的深蓝色的琉璃瓦与浅蓝色的天空和四周的绿树配合在一起显得很调和。

在花坛内不同鲜花配色时,如果以深红、明红、浅红、淡红顺序排列,会呈现美丽的色彩图案,易产生渐变的稳健感。

绿色的明暗与深浅之“单色调和”加之以蓝天白云,同样会显得空旷优美。草坪、树林、针叶树以及阔叶树。地被植物的深浅、给人以不同的、富有变化的色彩感受。

色相调和有二色调和,三色调和和多色相调和,如图
三色调和按其差距分有:同一调和,在色相环上,同一色相范围,只有明度变化的调和。类似调和,色相环上1~12或-1~-12之间的色彩调和,中间调和,色相环上12~26或-12~-26之间的色彩调和。弱对比调和,色相环上26~38或-26~-38之间的色彩调和;对比调和色相环上38~-38间的色彩调和。

三色调和及多色调和关键是色彩的均衡,不同色相调和可取得不同的效果。  在不同色相的颜色中加入相同的黑或白就容易调和。
               
有秩序性的色彩排列在一起比较和谐。
         
本来不和谐的两种颜色镶上黑色或白色会变得和谐。

明度调节:同一或近似色调和依靠明度调节,虽然统一,但缺少变化,需要调节彩度及色相。中间调和,室内设计用得较多,加上明度调节作用,可取得统一中有变化的效果。对比调和在明度的作用下,可取得更强烈的刺激效果。有明度差的色彩更容易调和,一般有3级以上明纯度差的对比色都能调和(从黑到白共分十一级),所以配色要拉开明度最关键。与灰色组合时,明度差不要太大。

彩度调节:同一或近似色调和,比较和谐,但感觉较弱,需适当改变色相和明度。中间调和,灰调子使人暖昧,需要适当改变色相,加强明度。对比调和色彩鲜艳,但过于热闹,适当改变色相或加大面积以致调节。

配色面积:无论是色相、明度、彩度,由于其面积大小的不同,给人感觉也会不同,在配色和调和时,需掌握一些原则:大面积色彩宜降低彩度,如墙,天花板和地面;小面积色彩应适当提高彩度,如建筑构配件、家俱、设备、陈设;对于明亮色彩或弱色彩,宜扩大面积;对于暗色、强烈的色彩宜缩小面积,形成重点配色。

三、对比色的运用

把色性完全相反的色彩搭配在同一个空间里。例如: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等的搭配,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使人感到鲜明,醒目,振奋、活跃;给人亮丽、鲜艳、喜庆的感觉。由于对比使两种色相得到加强,产生强烈的效果。对比必须有主次,才能谐调。如华丽的佛香阁建筑群在苍松翠柏陪衬下分外庄丽悦目,光华照人。当然,对比色调如果用得不好,会适得其反,产生俗气、刺眼的不良效果。这就要把握“大调和,小对比”这一个重要原则,即总体的色调应该是统一和谐的,局部的地方可以有一些小的强烈对比。所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黑云翻墨未压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少量的对比色活跃了整个气氛。

(一)对比色的基本知识

1、色彩对比

生活中的色彩往往不是单独存在。我们观察色彩时,或是在一定背景中观察,或是几种色彩并列,或是先看某种色彩再看另一种色彩,这样所看到的色彩就会发生变化,形成色彩对比现象,影响心理感觉。在色彩对比的状态下,由于相互作用的缘故,与单独见到的色彩是不一样,这种现象是由视觉残像引起的。当我们短时间注视某一色彩图形后,再看白色背景时,会出现色相、明度关系大体相仿的补色图形。如果背景是有色彩的,残像色就与背景色混色。在并置配色的情况下,就出现相互影响的情况。因此,当我们进行配色设计时。就应当考虑到由于补色残像下形成的视觉效果,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A、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色彩并置配色时,相邻两色会互相影响,这种对比称为同时对比。其对比效果主要是:在色相上,彼此把自己的补色加到另一方色彩上,两色越接近补色,对比越强烈;在明度上,明度高的越高,明度低的越低;越接近交界线,影响越强烈,并引起色彩渗漏现象。看了一种色彩再看一种色彩时,会把前一种色彩的补色加到后一种色彩上,这种对比称为继时对比。例如看了绿色再看黄色时,黄色就有鲜红的感觉。

H、边缘对比

  两种颜色对比时,在两种颜色的边缘部分对比效果最强烈,这种现象称为边缘对比,尤其是两种颜色互为补色时候,对比更强烈。如图,红色和绿色是补色关系,形成强烈的对比,两色的边缘感觉带有一种耀眼的边线,实际上是没有边线的。这就是强烈对比产生的错觉。 
 
  在设计中要缓和这种对比通常采用渐变、加白边、或加阴影等办法。
    
2、色相对比:在色彩三属性中以色相差异为主形成的对比称为色相对比。

A、明度对比 :在色彩三属性中以明度的差异形成的对比称为明度对比。明度高的会显得明亮,明度低的会显得更暗。例如同一明度的色彩,在白底上会显得暗,而在黑色背景上却显得更亮。
 
I、纯度对比 :在色彩三属性中以纯度差异形成的对比称为纯度对比。同一纯度的颜色,在几乎等明度、等色相而纯度不同的两种颜色背景上时,在纯度低的背景色上的会显得鲜艳一些,而在纯度高的背景色上会显得灰浊。 
 
        以上对比在实际应用中单独存在的情况比较少,往往是两种或者更多种对比同时存在,只是主次强弱不同而已。
暗色中含高亮度的对比,会给人清晰、激烈、很有强烈的刺激如深黄到枣黄色。暗色中间含高亮度的对比,会给人沉着、稳重、深沉的感觉觉,如深红中间是枣红,中性色与低高度的对比,给人模糊、朦胧、深奥的感觉,如草绿中间是浅灰、纯色与高亮度的对比,给人跳跃舞动的感觉。如黄色与白色的纯色与低亮度的对比,给人轻柔、欢快的感快。如浅蓝色与白色纯色与暗色的对比,给人强硬、不可改变的感觉。

(二)对比色的实际分析

1、例如花坛配色及花境配色,同一花期的花卉最好有意地安排对比色,以便引起游人的兴趣。如英国的休德(R.Sudell)说过“如果花坛中没有对比色,就失去颜色的强度以致毫无生气。蓝花的飞燕草,白花的西洋滨菊、暗紫色的鸢尾等,看起来一派寂静,但是稍加了一些金黄色的花菱草,立即使得花境热闹起来,因为橙与蓝、黄与蓝紫都是对比色。一个花境中种了许多黄,橙、红橙等暖色调的花卉,看起来十分繁闹,如果加入一些冷色调的花卉如藿香蓟,矢车菊、花亚麻等会冲淡它的热闹。三色系对比:红黄蓝三色,橙、绿、紫三色.补色的对比:运用三色堇的黄、紫色、色调明快、醒目;橙红色郁金香与蓝色的风信子相比,适于大空间的应用。
2、北京传统建筑色彩对色相的选择,色域的划分,使得每项色彩的主题发挥出正确的色彩关系,把拘束的色彩改变为自由的、富于表现力的和谐关系。“金灿灿”的黄琉璃瓦与蔚蓝色天空,由于它们不是完全的补色关系,黄色屋顶的选择使得蓝色天空仿佛弥漫着淡紫色的雾,形成了黄、紫的补色关系。使得建筑的色彩显得热烈艳丽,天空显得沉静苍茫。
A、用色的同时对比:黄瓦红墙与蓝绿彩画的同时对比,加强了互为补色关系,使热烈的更加热烈,沉静的更加沉静,色感更加鲜艳,饱满,对比更加鲜明。这种关系由于色域分布的不平衡,引起着色表现的强烈效果,布满暖色光的黄顶,红墙取得了更大的色域。阴影中以蓝绿色为主调的多色同时对比,具有一种抗拒“诱惑”的效果。

B、补色的对比:

北京宫殿建筑从大空间到小空间-—天空/建筑、建筑/装饰、装饰/墙体,每对补色都有它们相对的独特性,如蔚蓝/橙黄、橙黄/蓝绿、蓝绿/大红。而每对色彩在它们互补强度的渐次变化中逐步建立了平衡关系,色彩的色性逐渐加强,变得凝重。

阴影中装饰的补色运用,是同色彩明度有联系的综合运用,使群青、翠绿、朱红、中黄、少量的黑和白组成一体,所收到的联合效果,虽不比明度鲜明的建筑用色拥有更充分的空间,然而这种运用补色对比的色彩配置,色彩转调方法,节奏变化形成了一种色彩设计技法,给整个建筑以十分确定的形象,不仅增加了空间感,又很有装饰性。

J、明度的对比

最强的明度对比是黑与白的对比。由于气候条件和等级观念的制约,在传统建筑中黑、白、灰三个层次的明度对比反映在几种不同的建筑之中:

北方民居建筑多由浅灰色抹墙上部2/3,中灰色砖砌墙下部1/3,形成浅灰色与中灰色的对比。北方(北纬40°左右)气温低,春天风沙大,白墙不适合。又由于建筑等级低,寻常百姓人家与城里王府建筑不能等同,所使用的这两个灰度级,在冬天与北方辽阔的黄土地,在春天与原野上的各种绿色,在夏天与浓绿,在秋天与丰富多彩的秋叶,都形成十分展意的配合。随着建筑等级的逐步提高,京城建筑色彩也逐渐变得浓重,形成中灰与深灰的对比,京城内“灰沉沉”的王府阶层建筑由中灰色砖、深灰色瓦组成。王府建筑等级低于皇家建筑又高于百姓建筑,灰色四合院自成一体。当“灰沉沉”的四合院建筑围在“金灿灿”的皇家建筑周围时,又给高彩度、高对比、高色彩“金灿灿”的皇家建筑以极好的衬托,这就形成了北京古城建筑色彩的主要因素之一。灰色大量地应用于宫室内、外地面,庭院的铺砖;汉白玉雕石栏杆和台基设在灰色地面上。远看,精美的建筑在白色与灰色的衬托下格外醒目。

K、我国南方民居建筑中大量应用黑与白对比。由于南方气温高、湿度大,民居建筑多用白墙、黑瓦。如此简炼的设色使其在郁郁丛丛的绿色植被环境中,显得格外鲜明、清雅。尤其是雨后,黑压压的屋顶被雨水浸湿,如墨一般。周围绿色润和浓厚,白墙在黑瓦下互相反衬,光感极强,使朴素大方的民居建筑在葱茏的自然界尽情地抒发自已纯朴的特点。
 
四、色块的搭配

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重在线条的表现,西洋绘画无论是水彩画或油画,均以色块的表现为主。园林中的色彩也是各种大小色块拼凑在一起的,如蓝色的天空,成片的树林,明亮的水面,裸露的岩石。色块的排列决定了园林的形式美,例如图案花坛的各色团块,整形修剪的绿篱,整形的绿色草坪,水池、花坛等大大小小的整齐色块显示出这里是规则式园林。

(一)色块的效应

1、色块的大小

可以直接影响园林中的对比与协调,对全园的情趣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开旷地的造林面积,水池的开凿大小,建筑物的油漆色彩中明暗与冷暖的比例等,都是以色块的大小作为体现造园原则最敏感,最有效的办法。同一色相,色块大小不同,给人的感觉上效果不同,主要是明暗度和纯度的差别。例如春季大片的油菜花,一片金黄,比起草坪上一小撮金盏花,前者反而不如后者。

2、色彩的面积效果

  同一种色彩,面积越大,明度、纯度越强,面积越小,明度、纯度越低。面积大的时候,亮的色显得更轻,暗的色显得更重。这种现象称为色彩的面积效果。在配色时,鲜艳明亮的色彩面积应小一点。大面积的色块宜于用淡色,如草坪、水面等都是淡色,小面积色块宜于浓艳一些,相配在一起有画龙点睛的好处。互相对比的色块,宜于近观,有加深景色的效果。
 色块的集中与分散是表现色彩效果的重要手段,集中则效果加重,分散则明显减弱。例如假山石的叠山与散植,树木的孤植与丛植,花坛的单种集栽与花境中的多种散植,效果上都不同。白色的花时常用来冲淡色彩强烈的花坛,分散点缀白花的西洋滨菊在金黄色的万寿菊中,显然冲淡了强烈的暖色。但是成团成块地种植白色花,即将金黄色分隔成块,效果上不太相同。
色彩对人的吸引力不同,处在对称的形势下,要注意吸引力的平衡,如路边的花坛和行道树,常常选用相同的内容就是为了维持色块感觉的平衡,自然式园林时常用不对称的形式但也要平衡,就要斟酌景物的色彩感染力,一石一木,或一堆山石,一丛树木,色块大小不同,色相的冷暖不同,确实需要象画一幅山水画那样细心推敲,以人以平衡的感觉。建筑表面如果颜色使用过浓由于表面积太大会产生刺眼的感觉;为了产生稳定的感觉,颜色深的色块应放在下方;色浅的色块放在上方。

(二)色块的镶嵌应用:

白色的园林建筑小品或雕塑在绿色的草坪衬托下显得十分明净。在暗色调的花卉中混入适量的白花,可使色调明快起来;把白花混入色相对比强烈的花卉中可使对比强度缓和。灰色使园林色彩变得柔和。

1、两种色相的配合

在色相的设计中欢迎两种色相或两种色调的配合,因为可形成对比或形成调和。

调和是把两个相接近的东西相并列,如色彩中的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蓝与青、青与紫,紫与红都是邻近的色彩。在同一色中的层次变化(如深浅、深淡)也属于调和。调和使人感到融合,协调,在变化中保持一致。如天坛的深蓝色的琉璃瓦与浅蓝色的天空和四周的绿树配合在一起显得很调和。

2、三种色相的配合:

三种色相配合会使设计者感到灵活。三种色相本身都有它自己的近似色调,可以一并考虑。但三种色相不宜于都用暖色系统,最好是两种暖色和一种冷色相搭配,才不致过于繁闹。有些花卉色彩多样,冷暖俱全,如香豌豆、紫菀、大丽花、矮牵牛、茑尾等,种在一个花坛或花境中不能混杂在一起,应该按冷色系和暖色系分开,或按花期、高矮等分块种植。这样可以发挥花卉品种的特性,并且免于给人以混杂凌乱的感觉。暖色系与黑调和,冷色系与白调和。

三种以上色相的配合应该以少用为妙,一方面难以求得淡雅,一方面会扰乱游人的情趣。花卉的花期各有先后,在一个花坛内,如果同时开花的植物有三种颜色,全年相继不断,各种组合就会有许多色彩出现,加上配植一些近似色调的品种,整个花坛或花境的色彩不致感到贫乏。当前流行的花坛以一种或一个品种的花卉集中在一个花坛内,这样产生集体美的色块,可以充当图案的一部分,造成的艺术效果强烈。如果镶边的植物选一种枝叶紧密,矮小而花多的植物如狭叶百叶草,荷兰菊等,也不过两种颜色。

3、多色处理

在多色处理中,调和色应大量使用,少量应用对比。如杭州花港观鱼公园中的牡丹园:牡丹盛开时有红枫与之相辉映,有黑松、五针松、白皮松、构骨、龙柏、常春藤以及草皮等不同纯度的绿色用陪衬,整个园景谐调在统一的构图中。

WAP首页 |  刷新  |  网页版  | 登录  |   手机端APP下载
服务热线:13505484329(点击直接拨打)   
13505484329(点击回复短信)
Email:2627392874@qq.com
版权所有:中国苗木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