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色彩来自植物的占大多数,植物的花、叶、枝、干都为园林提供了丰富的色彩。除了植物,园林色彩设计还可利用天然色彩环境,如山岳因所含钟乳石、湖石、黄石、花岗岩等岩石成分不同而呈现各自的异彩;水体有蓝色的大海,绿色的漓江、更有来自周围植物建筑的倒影、光影而呈现的多姿多彩;土壤有红、黑、黄、棕等不同色彩在设计时也可发挥各自的特性;天光云影能给园林带来意想不到的色彩效果;动物也能为园林点缀生命的色彩。
除了上述色彩外,人为的色彩如油漆彩画、广告、霓虹灯、砖、瓦、路面等也占园林色彩很大一部分。如北方皇家园林中的建筑色彩采用暖色,大红柱子,琉璃瓦,彩绘等,显得金碧辉煌、富丽堂皇、显示帝王的气派。江南园林黑色粉墙,粟色柱子,显示文人淡雅的情操。江南园林喜用灰色墙壁,色调柔和而幽静,如云如雾,茫茫中好象没有墙壁一样,扩大了空间感,同时衬托院落中的山石花木给人以协调的美感。广州白云山上的悬岩小亭,亭顶是砼塑黄竹筒,色泽美丽,体态轻盈,裸露于绿树林中,分外鲜明,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设计者在色彩构图上要十分注意这些人为的色彩,力求减少它的比重。人为的色彩会造成园林中很大程度的干扰和破坏。
植物的色相丰富,但园林中不一定集中很多色相就是好设计,植物的色彩表现时间比较短而且变化多,四周的非生物体,如建筑物,道路等色彩变化少持续时间长,设计的时候要从整体出发,两种性质的色相要结合起来考虑。各国的园林家都主张园林色相在数量上以少为好,色相过多容易杂乱。色彩协调,景色宜人,能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如色彩对比于强烈,则令人产生厌恶感;若色彩复杂而纷繁,则使人眼花缭乱,心烦意乱;若色彩过于单调,则令人兴味索然。
要处理好园林中复杂的色彩,必须了解色彩的有关知识。
一、色彩的特性
(一)色彩的三属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物体的观察不仅仅观察色彩,同时还会注意到形状、面积、体积、肌理,以至该物体的功能和所处的环境。这些对色彩的感觉都会产生影响。为了寻找规律,人们抽出纯粹色知觉的要素,认为构成颜色的基本要素是色相、明度、彩度,这就是颜色的三属性。
1、色相 ( Hue )
2、色相亦称色别,是色彩三属性中最重要的属性,即色的特质,它对人们的心理活动具有决定作用,人对色相的感觉最为深刻。色彩的象征和联想主要是以色相的记忆为基础。各种不同的颜色是由有色体系、无色体系等组成,有色体系如红、黄、蓝等,无色体系如黑,白、灰,从而达到数量无限的各种颜色。每种颜色又对个体心理有其相应的心理效应。
3、明度(Lightness)
明度就是色彩明暗的程度,它指非发光物体的颜色,其含白、灰、黑的成分多少,以及受了光线所产生的明暗程度。人眼之所以能看到物体的明暗,是因为物体所反射色光的光量(热量)有差异之缘故。光量越多,明度越高,反之明度越低。色料的颜色的明度则取决于混色中白色和黑色含量的多少。明度也是形成或改变心理效应的重要因素。通常明度大,易产生光明,通达,开朗、兴奋之感的情绪或联想。明度小,易产生阴暗、阻塞、沉闷、悲观的情绪或联想。随着文化心理环境的变化,明度的心理效应也在不断地变化。
明度变化
4、彩度(Saturation)
也称为纯度或色度、饱和度。是色彩鲜艳的程度。
饱和度变化
5、它通过物体表面的粗糙度使投射光线性质发生变化,以及色彩内所含黑、白、灰的量的多少而使色彩强度发生变化,形成色度不同的各种色。光谱色最单纯认为是最饱和或最纯,某一种光谱色如掺入白光饱和度就减低,同样颜料加入白色饱和度也就降低了。彩度反映个体心理需求的各种形态,低纯度色的色感弱,高纯度色的色感强。高纯度色趋于明快、低纯度色趋于忧郁;高纯度色趋于华丽,低纯度色趋于质朴,如在红色内增白,冲淡成粉红,此时原红色的热烈情感效应则被减弱,变成轻浮的情感。因此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用不同彩度的颜色。
(二)光对景物色彩的影响
颜色是因为光的折射而产生的.。我们四周不管是自然的或人工的物体,都有各种色彩和色调。这些色彩看起来好像附着在物体上,然而一旦光线减弱或成为黑暗,所有物体都会失去各自的色彩。我们看到的色彩,事实上是以光为媒体的一种感觉。色彩是人在接受光的刺激后,视网膜的兴奋传送到大脑中枢而产生的感觉。
牛顿的光谱 光是电磁波,能产生色觉的光只占电磁波中的一部分范围。而其中人类可以感受到的范围(可见光),是780毫米到380毫米之间。太阳光属于可见光,牛顿第一次实验时,利用菱镜分散太阳光,形成光谱。
单色光和复合光
这种分散的光谱,即使再一次透过菱镜也不会再扩散,称为单色光。我们日常所见的光,大部分都是单色光聚合而成的光,称为复合光。复合光中所包含的各种单色光的比例不同, 就产生不同的色彩感觉。
颜色分非彩色和彩色两类:非彩色是指黑,白,灰系统色;彩色是指除了非彩色以外的所有色彩,其中红,黄,蓝是三原色,无法用其他色彩混合得到的基本色彩称为原色,原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得到各种色彩,色彩的混色有两种类型 :
减法混色
色料三原色(紫红、黄、蓝绿)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可以得到各种色彩。理论上三原色等量混合可以得到黑色。因为色料越混合,越灰暗,所以称为减法混色。水彩、油画、印刷等,它们产生各种颜色的方法都是减法混色。
加法混色
色光三原色(红、绿、蓝紫)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可以得到各种色光。三原色光等量混合可以得到白色。色光混色和色料混色刚好相反,色光混色是越混合越明亮,所以称为加法混色。我们熟悉的电视机和CRT显示器产生色彩的方式就是属于加法混色。
北京宫廷建筑色彩彩度很高。最鲜亮“金灿灿”的屋顶彩度很高,彩画中的蓝色彩度也很高,顶、柱、门、窗、栏杆、地面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光,亮度高,彩度值由顶到地形成渐次对比。檐下彩画在阴影中吸收光,亮度低,使用了最强彩度,这样的处理符合光的原理。蓝绿色在阴影中更能表现它的光辉,自然形成较深的层次,同时又强化了在阳光下建筑整体的色彩美,它们的彩度对比由强到弱所产生的效果极富有层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