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习性:一年8代左右,以卵在果台、树皮裂缝、老翘皮下、枝干上的附着物上越冬,春季梨开花时卵孵化为干母,若蚜在翘皮下嫩皮处刺吸汁液,羽化后繁殖。6月中旬开始向果转移,7月集中于果实萼洼处为害,随着虫子数量增加,逐渐蔓延到果面上为害、繁殖。果面呈现堆状黄粉。8月中旬果实近成熟期,为害更为严重。8、9月出现有性蚜,雌雄交配后陆续转移到果台、裂缝等处产卵越冬。卵期5~6天,若虫期7~8天,成虫期除有性蚜较短外,其他各型均达30天以上,干母可达100天以上。梨黄粉蚜喜欢隐蔽环境,其发生数量和降雨有关。持续降雨不利于它的发生,而温暖干旱对发生有利。梨黄粉蚜不能借风力传播,远距离传播靠苗木、枝条接穗等。
防治方法:
(1)秋末至早春梨树发芽前刮除粗皮、翘皮,并清除树上的残附物,集中烧毁,消灭越冬卵。
(2)药剂防治。发芽前喷波美5度石硫合剂;发生期喷洒50%抗蚜威超微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10%蚜虱净2500~3000倍液,1.8%齐螨素4000倍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