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叶疹病又名叶肿病,各梨园都有发生,但一般受害不重,个别年份可造成严重危害。它虽然名字象一种病害,其实是一种虫害,是由梨叶肿壁虱寄生引起。梨叶肿壁虱体圆桶形,灰白或稍红,先端有一对足,约250微米,体表有许多环状纹。它体积很小,在叶肉内为害,用肉眼根本无法看到,所以经常被当作病害误诊误治。它除为害梨外,还为害苹果。
危害症状:被害叶中脉两侧形成许多肿起的小泡,初为绿色,以后变成红褐色直至黑色干枯,严重者落叶。有时也危害幼果、叶柄、果梗和嫩梢,果实受害,初期有黄色小突起,后期开裂。被害叶不卷缩有区别于缩叶病。
发生规律:以成虫在芽鳞中越冬,梨展叶后由气孔侵入叶片,在叶组织里产卵繁殖,卵一周后孵化,侵害嫩叶。一年发生多代,一直在叶内为害,并在叶面蔓延。
防治方法:
(1)梨树花芽膨大期是它从芽鳞下出蛰盛期,应结合防治其他病虫,喷一次波美5度石硫合剂,杀死越冬壁虱,减少初侵染。
(2)发病不重的地块可人工摘除病叶,集中烧毁,不必打药。
(3)药剂防治可选用15%扫螨净乳油3000倍液,或20%螨克乳油10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2500~3500倍液,或5%尼索朗乳油1600~2000倍液。注意要在发生初期喷洒,喷药要周到,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