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部症状
植物病毒病害绝大多数属于系统侵染的病害。当寄主植物感染病毒后,症状发生总是从局部开始,经过或长或短的时间扩展至全身。病毒病状可分为三种类型:
(1)变色 主要表现为花叶和黄化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是病毒病的普遍症状。
(2)组织坏死 最常见的是叶片上产生枯斑,这大多数是寄主过敏反应引起的,它阻止了病毒侵入植物体后的进一步扩展。有些病毒还能引起韧皮部坏死或系统坏死。
(3)畸形 许多病毒除引起黄化和花叶外,往往还造成植株器官变小、矮化、节间缩短、丛枝、皱叶、厥叶、卷叶、肿瘤等变态,这些变态常常是病毒病的最终表现。
2.内部变化
植物受病毒侵染后除在外部表现一定的症状外,在感病植物细胞内也可以引起病变。细胞内结构变化,较明显的如叶绿体的破坏和各种内含体的出现。在光学显微镜下所见到的内含体,有无定形内含体和结晶状内含体两种。这两种内含体在细胞质内和细胞核内均有。此外,还有一些内含体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如风轮状、环状及束状内含体。
环境条件对病毒病害的症状有抑制或增强作用。例如花叶症状在高温下常受到抑制,而在强光照下则表现得更明显。由于环境条件的关系,使植物暂时不表现明显的症状,甚至原来已表现的症状也会暂时消失,这种现象称为隐症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