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分失调引起的植物病害
水分直接参与植物体内各种物质的转化和合成,也是维持细胞膨压、溶解土壤中矿质养料、平衡树体温度不可缺少的因素。在缺水条件下,植物生长受到抑制,组织中纤维细胞增加,引起叶片凋萎、黄化、花芽分化减少、落叶、落花、落果等现象。
土壤水分过多,会造成土壤缺氧,使植物根部呼吸困难,造成叶片变色、枯萎、早期落叶、落果,最后引起根系腐烂和全树干枯死亡。
2.温度不适宜引起的植物病害
低温可以引起霜害和冻害,这是温度降低到冰点以下,使植物体内发生冰冻而造成的危害。晚秋的早霜常使未木质化的植物器官受害。晚霜病害在树木冬芽萌动后发生,常使嫩芽新叶甚至新梢冻死。树木开花期间受晚霜危害,花芽受冻变黑,花器呈水浸状,花瓣变色脱落。阔叶树受霜冻之害,常自叶尖或叶缘产生水渍状斑块,有时叶脉间组织也出现不规则形斑块,严重的全叶死亡,化冻后变软下垂。松树受害多致针叶先端枯死变为红褐色。
南方热带、亚热带树种,常发生寒害。寒害为冰点以上的低温对喜温植物造成的危害。寒害常见的症状是组织变色、坏死,也可以出现芽枯、顶枯及落叶等现象。
高温能破坏植物正常的生理生化过程,使原生质中毒凝固导致细胞死亡,最后造成茎、叶或果实发生局部的灼伤等症状。土表温度过高,会使苗木的茎基部受灼伤,尤以黑色土壤的苗圃地上最为严重。针叶树幼苗受灼伤时,茎基部出现白斑,幼苗即行倒伏,很容易同侵染性的猝倒病相混淆。阔叶幼苗受害根颈部出现缢缩,严重的也会死亡。
3.光照不适宜引起的植物病害
光照过弱可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和光合作用的进行。受害植物叶色发黄,枝条细弱,花芽分化率低,易落花落果,并易受病原物侵染。特别是温室、温床栽培的植物更容易出现上述现象。
4.环境污染引起的植物病害
环境中的有毒物质达到一定的浓度就会对植物产生有害影响。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包括二氧化硫、氟化物、臭氧、氮的氧化物、乙烯、硫化氢等。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有的植物对二氧化硫非常敏感,如空气中含硫量达0.005ppm时,美国白松顶梢就会发生轻微枯死,针叶表面出现褪绿斑点,针叶尖端起初变为暗色,后呈棕色至褚红色。阔叶树受害的典型病状是自叶缘开始沿着侧脉向中脉伸展,在叶脉之间形成褪绿的花斑。如果二氧化硫的浓度过高时,则褪色斑很快变为褐色坏死斑。女贞、刺槐、垂柳、银桦、夹竹桃、桃、棕榈、法国梧桐等对二氧化硫的抗性很强。
空气中伤害植物的氟化物以氟化氢、氟化硅为主。氟化物的毒性比二氧化硫大10~20倍,但来源较少,因此危害不及二氧化硫。植物受氟化物毒害时,首先在叶先端或叶缘表现变色病斑,然后向下方或中央扩展。脉间的病斑坏死干枯后,可能脱落形成穿孔。叶上病健交界处常有一棕红色带纹。危害严重时,叶片枯死脱落。悬铃木、加杨、银杏、松杉类树木对氟化物较敏感,而桃、女贞、垂柳、刺槐、油茶、油杉、夹竹桃、白栎、苹果等则抗性较强。
5.化学药剂的不当使用造成的植物病害
硝酸盐、钾盐或酸性肥料、碱性肥料如果使用不当,常能产生类似病原菌引起的症状。如果天气干旱,使用过量的硝酸钠,植株顶叶会变褐,出现灼伤。除草剂使用不慎会使树木和灌木受到严重伤害,甚至死亡。阴凉潮湿的天气使用波尔多液和其他铜素杀菌剂时,有些植物叶面会发生灼伤或是出现斑点。栎、苹果和蔷薇属于最易产生药害的一类植物。温室生长的景天、长生草和某些多汁植物易受有机磷药物(如对硫磷)的危害。误用烟碱,会使百合叶出现灰色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