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确选用农药
在了解农药的性能、防治对象及掌握害虫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正确选用农药的品种、浓度和用药量,避免盲目用药。一般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
(二)选择用药时机
用药时必须选择最有利的防治时机,既可以有效地防治害虫,又不杀伤害虫的天敌。例如,大多数食叶害虫初孵幼虫有群居危害的习性,而且此时的幼虫体壁薄,抗药力较弱,故防治效果较好;蛀干、蛀茎类害虫在蛀入后一般防治较困难,所以应在蛀入前用药;有些蚜虫在危害后期有卷叶的习性,对这类蚜虫应在卷叶前用药,以提高防治效果;而对具有世代重叠的害虫来说,则选择在高峰期进行防治。
无论是防治哪一种害虫,在用药前都应当首先调查天敌的情况。如果天敌的种群数量较大,足以控制害虫(如益/害≥1/5),就不必进行药剂防治;如果天敌的发育期大多正处于幼龄期,应当考虑适当推迟用药时间。
(三)交替使用农药
在同一地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防治某一害虫,会导致药效明显下降,即该虫种对这种农药产生了抗药性。为了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应当注意交替使用农药。
交替用药的原则是:在不同的年份(或季节),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但不是每次都换药,频繁换药的结果,往往是加快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四)混合使用农药
正确混合使用农药不仅可以提高药效,而且还可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同时防治多种害虫;反之,不仅会降低药效,还会加速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正确混合使用农药的原则是: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农药混合使用,如将有机磷类的敌敌畏与拟除菊酯类的溴氰菊酯混合使用或将杀菌剂的多菌灵与杀虫剂的敌百虫混合使用。不能将属于同一类型农药中的不同品种混合使用,以免导致交互抗性的产生,如将有机磷类的敌敌畏与甲胺磷混合使用或将有机氮类的巴丹和杀虫双混合使用都是不正确的。严禁将易产生化学反应的农药混合使用。大多数的农药属于酸性物质,在碱性条件下会分解失效,因此一般不能与碱性化学物质混合使用,否则会降低药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