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症状:病菌侵染草莓叶和叶柄,叶片受害后,产生紫红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略微有轮纹;随着病害加重,病斑扩大,中心部分出现紫褐色坏死。大型病斑的轮纹较清晰,周围紫褐色,常破裂枯死。叶柄受到危害后,产生紫红色长椭圆形病斑。发病严重时,叶片大量枯死。
病原菌和发生规律:草莓轮斑病病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草莓大斑叶点霉菌。病原菌随病残叶体在土壤中越冬,越冬病菌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随气流、雨水、农事操作传播,进行多次侵染,使病害扩大蔓延。它的侵染与空气温度、叶片湿度和叶龄有关,新叶时期极易被侵染,其次是叶片湿度大时也很易受侵染,特别是整株淹没灌溉和潮湿多雨期,这种时期越长,染病率越高。该病属于高温病害,28~30℃时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
(1)长新叶时期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和控制病情,清除销毁病叶。收获后及时清洁草莓园,将病残体集中于田外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病菌。摘除老叶,控制氮肥的施用量,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
(2)选用优良抗病品种,如章姬、杜拉可、全明星等。
(3)药剂防治:长新叶时期、花序显露到开花前使用等量式200倍波尔多液或敌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预防;发病初期用80%大生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雾防治。温室可用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1千克喷粉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