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果梗也可能受害。在初发病时,叶片出现深紫红色的圆斑,随着病情加重,病斑逐渐扩大,最后直径可达3~6毫米,中间呈棕色,后期变成灰色,病斑周围有明显的紫红色至灰棕色带,并伴有轮纹,发病严重时病斑相连,合成大型斑,甚至导致叶片干枯死亡。
病原菌及发病规律:该病在我省草莓生产上发生比较普遍,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暗拟茎点霉。病菌在枯枝落叶上越冬,在春季分生孢子随风传播蔓延。该病主要在夏季高温高湿季节发生,四季草莓品种长势弱,抗病力差,往往容易发生此病的危害。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如首相、早红光、全明星等。
(2)秋末适时清理草莓园,将摘除的老叶、病叶收集起来,集中烧毁。发病初期集中摘除病叶,发病重的地块在采收后全园割叶,然后进行中耕除草,施肥浇水,加强综合栽培管理,促使其发出新叶。
(3)药剂防治:最好在发病前进行预防,药剂一般选用代森锰400~600倍液、克菌丹水合剂4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防治。发病初期选用80%大生M - 45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新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扑海因悬浮剂8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1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