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颈天牛属于鞘翅目、天牛科,主要为害李、梨、杏等,通化、四平、吉林地区都有发生。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8~37毫米,宽8~10毫米,身体漆黑色,有金属光泽,前胸背面红棕色,故称红颈天牛。前胸两侧中央有大型刺突一个,背面有小型刺突4个。鞘翅表面光滑,前宽后窄,雄虫比雌虫身体小,前胸腹面密布点刻,触角比身体长;雌虫腹面无点刻,密布横皱纹,触角与身体长度相似。卵,长约3~6毫米。幼虫,初为乳白色,老熟时稍带黄色,胸足3对,不发达。蛹,长约36毫米,初为乳白色,以后变为黄褐色,裸蛹。
发生习性:2~3年一代,以幼虫在树枝蛀道内越冬,幼虫老熟后,粘结粪便、木屑在蛀道内结茧化蛹。6~7月间出现成虫,午间多栖息于枝上。卵产于树干和主枝基部的树皮裂缝中,经10余日孵化,幼虫先在皮下蛀食,蛀孔交错,第二年幼虫长大后蛀入木质部,并在蛀孔外排出红褐色虫粪和蛀屑,枝干被害后满布弯曲虫道,易被大风折断。
防治方法:
(1)围绕主干和主枝基部缠绕草绳,使天牛不能接触产卵。
(2)根据虫粪,寻找蛀孔,用刀挖大蛀孔,然后用棉球蘸以50%敌敌畏乳油,塞入蛀孔,再用泥封严蛀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