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褐腐病主要为害果实,有时花、叶和枝梢也可受害。果实从幼果期到成熟期均可受害,但以近成熟期受害严重。果实发病初期,果面产生褐色圆形病斑,病斑处果肉腐烂,很快扩大到全果,并在病斑上出现质地紧密而隆起的黄白色或灰色球状物,起初呈同心环纹状排列,很快就布满全果,腐烂后的果实,因失水干缩而呈褐色,挂在树上经久不落,最后变为黑褐色僵果。花瓣和柱头受害,发生褐色斑点,逐渐蔓延到萼片和花柄,天气潮湿时,呈软腐状,表面丛生灰色霉状物。嫩叶发病,从叶边缘开始,发生暗褐色水渍状病斑,迅速扩大到叶柄,使全叶枯萎,不易脱落。枝条受害,多由染病的花梗、叶柄及果柄蔓延所致。在枝条上产生长圆形、灰褐色、边缘为紫褐色的溃疡斑,中间稍凹陷,初期病斑常有流胶。当病斑绕枝条腐烂一周时,枝条即枯死。
防治方法:
(1)加强综合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病力。注意桃园的通风透光和排水,增施磷钾肥,加强防治蛀果害虫,减少果面伤口。
(2)清除菌源。秋末结合冬剪,彻底清除园内病枝、落果等,集中烧毁或深埋。
(3)药剂防治。桃树发芽前一周喷洒波美5度石硫合剂;花前、花后各喷一次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发病初期和采收前3周喷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65%抗霉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发病严重的果园,可以每隔半月喷一次,采前3周停止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