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穗轴褐枯病主要为害葡萄果穗幼嫩的穗轴组织。发病初期,先在幼穗的分枝穗轴上产生褐色水浸状斑点,迅速扩展后致穗轴变褐坏死,果粒失水萎蔫或脱落。有时病部表面生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该病一般很少向主穗轴扩展,发病后期干枯的小穗轴易在分枝处被风折断脱落。幼小果粒染病仅在表皮上生直径2毫米圆形深褐色小斑,随果粒不断膨大,病斑表面呈疮痂状。果粒长到中等大小时,病痂脱落,果穗也萎缩干枯,区别于房枯病。
病菌以分生孢子在枝蔓表皮或幼芽鳞片内越冬,第二年春季幼芽萌动至开花期分生孢子侵入,形成病斑后,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如果花期低温多雨,幼嫩组织持续时间长,木质化缓慢,植株瘦弱,病菌扩展蔓延慢,随着穗轴老化,病情渐趋稳定。老龄树一般较幼龄树易发病,肥料不足或氮磷钾配比失调者病情加重;地势低洼、通风透光差、果园郁闭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
(1)秋季结合修剪,搞好清园工作。
(2)发芽前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40~50倍液,或0.3%五氯酚钠,杀死越冬病菌。
(3)加强栽培管理,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同时搞好果园通风透光、排涝降湿,也有降低发病的作用。
(4)药剂防治。葡萄开花前后,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在开始发病时或花后4~5天,喷洒比久(B9)500倍液,可加速果穗木质化进程,减少落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