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根癌病又叫根头癌肿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近年来在我省各地均有发生。
主要发病部位在植株的根颈部或二年生以上的枝蔓上。发病初期,在病部形成愈伤组织状的瘤状物,稍带绿色,内部组织松软,表面粗糙不平。后逐渐扩大,颜色加深,变为褐色至暗褐色,表层组织枯死,内部组织木质化,后期在阴雨天腐烂发臭。癌瘤形状不整齐,多为球形或扁球形,大小不一。病株生长逐渐衰弱,矮小,叶渐变黄,数年后死亡。
病原菌为癌肿野杆菌,在癌肿表层或土壤中越冬;细菌可以在土壤中存活一年以上,通过雨水和灌溉水传播。细菌通过虫伤、机械伤、剪口、嫁接口等伤口侵入,在皮层组织中开始繁殖,附近细胞受刺激而迅速分裂,体积增大形成癌肿。
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和苗木消毒。苗木在1%硫酸铜中浸泡5分钟,或2%的石灰液浸泡1~2分钟,消毒后定植。
(2)加强管理,减少伤口。
(3)病瘤处理。扒开根部土壤,用小刀彻底刮除病瘤,病组织集中烧毁,刮治部位涂高浓度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浆(硫酸铜1份、石灰3份、动物油0.4份、水15份),保护伤口。必要时用甲醇50份、冰醋酸25份、冰片12份混合均匀涂在根瘤表面及周围3厘米处,可杀死肿瘤表层细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