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黑痘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于病蔓、病梢等组织内越冬,也能在病果、病叶和病叶痕等部位越冬。病菌生活力很强,在病组织内可存活3~5年之久。第2年5月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孢子发芽后,芽管直接侵入寄主,引起初次侵染。侵入后,菌丝主要在表皮下蔓延。以后在病部形成分生孢子盘,突破表皮,在湿度大的情况下,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病菌近距离的传播主要靠雨水,远距离的传播则依靠带病的枝蔓。
黑痘病的流行和降雨、大气湿度及植株幼嫩情况有密切关系,尤以春季及初夏雨水多少的关系最大。多雨高湿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形成、传播和萌发侵入;同时,多雨高湿又造成寄主组织的迅速成长,因此病害发生严重。天旱年份或少雨地区,发病显著减轻。
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品种;
(2)清除菌源。落叶后清除落叶和病穗,集中深埋。萌芽时,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0.3%五氯酚钠。
(3)加强栽培管理,结合夏季修剪,细心剪除病枝、病叶、病果,减少再侵染;合理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增强树势,防止徒长;合理留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4)药剂防治。葡萄开花前、落花后、果实黄豆粒大小时各喷一次1:0.7:200的波尔多液,或30%绿得保胶悬剂400~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注意药剂交替使用,波尔多液不能与代森锰锌混合使用,否则容易产生药害。葡萄展叶后至着色前10~15天一次,具体时间和次数根据气候条件和病害发生情况来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