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保康县推行“三权分离”,促蓝莓产业富林农发布时间:2015-8-10 20:16:09 来源:苗木 点击:2
中国苗木信息网2015-8-10日消息: “我家有6亩地,全部流转给蓝莓基地,种植蓝莓。”54岁的付春梅是保康县过渡湾镇茶庵村村民,除了管理流转给蓝莓基地的土地,她每年5至6月还在基地干活,采摘蓝莓以及除草施肥,每年凭借蓝莓产业收入约4000元。 蓝莓(Blueberry)学名越桔,属杜鹃花科越桔属植物。果实呈蓝色,披一层白色果粉,果肉细腻,果味酸甜,风味独特,富含花青素、高锌、高钙、高铁、高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具有防衰老、强心、软化血管、提高人的视力、增强人体免疫力等保健作用,营养丰富。正是由于蓝莓的营养及药用功能,国际粮农组织将其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誉为“水果皇后中的皇后”。 据了解,保康县试种蓝莓始于2008年,依托过渡湾镇茶庵村500亩荒山,经改造后,从湖北蓓思蓝莓研究中心(随州市)引进种苗,栽培种植,获得成功。该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襄阳佰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驻,从2010年开始,佰蒂公司在过渡湾茶庵村和官山阳坡连片种植1000亩,当年500亩基地即收获鲜果60吨,实现销售收入600万元。随后,茶庵村成立了超惠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蓝莓产业的快速发展,茶庵村也逐渐发展成为蓝莓专业村。 该县农村人口富余,经济贫困,人均耕地少,山林荒坡多,气候条件、土壤条件、降水日照都符合蓝莓种植要求,具有种植加工蓝莓的独特先天条件和后发优势。近年来,该县大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综合改革,探索推行林地“三权分离”,通过集体林地的经营权流转,将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分离开来,即林地所有权归村集体,使用权归农户,经营权流转后归企业。通过改革,放活了林地经营权,使佰蒂公司放开手脚,引领带动林农大力推进蓝莓产业发展,2011年,在后坪镇横冲林场建设蓝莓基地2000亩;2014年,在歇马白峰片建设蓝莓基地1000亩,在过湾湾茶庵村新建基地1000亩。截止2014年底,全县共建设种植基地5000亩,年产蓝莓果干、果汁等产品产量200吨,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 目前,茶庵村充分发挥海拔、土壤、气候等资源优势,网络农户169户,已建成标准化蓝莓种植基地2000亩,挂果丰产面积1000亩,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带动就地转移劳动力260余人,实现劳务经济300余万元。(保康县林业局 杨彦华) 本文由苗木行情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http://www.zgmiaomuw.com/nr/xxnews/7179.html![]() ![]() ![]() |